茯苓·扶正祛邪益廉潔
茯苓始載于古代醫(yī)著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,列為上品,茯苓寄生于赤松、馬尾松等松屬植物的根部,藥用部位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。藥王孫思邈在《枕中記》中記載:“茯苓久服,百日百病除”。茯苓藥效受到歷代醫(yī)家重視,自古便有“四時神藥”的美譽。
☆茯苓的性味、歸經(jīng)、功能及主治
茯苓性平味甘、淡;歸心、肺、脾、腎經(jīng)。具有利水滲濕,健脾,寧心的功效。用于水腫尿少,痰飲眩悸,脾虛食少,便溏泄瀉。除了利水消腫、化濕圣藥之外,茯苓還能安魂定心,神止氣定,是凝心安神不可多得的良藥。☆廉潔寓意
濕為百病之源,茯苓以其淡滲利濕的功效,祛除濕氣,根除病源,大病皆無。如新時代新階段新要求下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,直擊“病根”,祛除“病灶”,深化作風建設,堅持標本兼治,祛除歪風邪氣與樹立新風正氣并舉。
☆廉潔提醒
標本兼治 扶正祛邪
古人稱茯苓為“四時神藥”,因為它的功效非常廣泛,不分四季,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,不管寒、溫、風、濕諸疾,都能發(fā)揮其獨特功效。在快節(jié)奏、易浮躁的社會,黨員干部要學習茯苓的精神寧心安神,要領會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“力戒浮躁”的精神內(nèi)涵,樹立正確的價值觀,從內(nèi)心涵養(yǎng)一汩清泉,以虛懷若谷的心態(tài)待人接物,才能在誘惑面前做到百毒不侵,在欲望面前做到金剛不壞,始終遵從眼里那一份寧靜,堅守心中那一方凈土。